体验平淡,感受传奇------2015级本科生暑期实践期间与郑守仪院士亲切交流

  • 芦晓苇
  • 日期:2016-08-25
  • 3523

2016718日至729日,国科大201526名本科生前往太阳集团tcy8722海洋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。其中物理学专业冯舜培,化学专业孟鑫海,生物科学专业芦晓苇三名同学有幸见到了著名的海洋学家、中科院院士郑守仪先生,并与她进行了亲切交流。

郑守仪先生1954年毕业于菲律宾东方大学,后在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主修生物学。19567月瞒着双亲只身回国,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至今,开创并全面发展了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,并于2003年荣获了国际有孔虫研究最高奖——“库什曼有孔虫研究突出成就奖”。

虽然郑守仪院士现已80岁高龄,但仍身体硬朗,精神矍铄,每天都坚持进行科学研究。来到郑先生的办公室,三名同学都为其中大大小小的有孔虫雕像所震惊,有孔虫是有壳的海洋单细胞动物,平均约一毫米大小,有着五亿多年的地质历史。而郑先生则正是将这大海里的小巨人,通过自己的一步步研究展示在了世人面前。郑先生长期从事着有孔虫的研究工作,有孔虫的研究工作相当艰苦、繁琐,要先将从海底挖取的泥块烘干,称重,冲洗,然后再烘干、加试剂浮选浓缩,而后放到显微镜下对有孔虫进行分析、分类、计数,还要通过磨片和解剖等方法,观察其内部结构。这一道道工序完成之后,还要做文字描述,绘制各种形态图,最终制成小型雕塑。现如今,有孔虫雕塑公园以及博物馆闻名世界,这其中少不了郑先生的辛苦努力。

三名同学见到郑先生,都难掩激动之情。郑先生首先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,并向三名同学征求意见,向他们询问如何能够将有孔虫更好的展示在大众面前,冯舜培同学向郑先生提出的3D打印设想受到了郑先生的表扬。接着郑先生向三名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。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,国内科研条件简陋,郑先生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来构造有孔虫模型,而一次在沙滩漫步的过程中她发现沙滩上有很多裸漏的岩石,于是她便和丈夫打定主意用石头来雕刻有孔虫,有孔虫多种多样,身上花纹也繁杂多样,可郑先生并没有在意,没学过雕刻就从头学起,买刻刀、买专业书,一切从头开始。说到这里,郑先生还向三名同学展示了自己的石头雕像。最后郑先生语重心长地对三名同学表示了自己的期望,她向三名同学讲述了自己的留学经历,她讲到自己的表姐曾经送过她一条项链,项链上面有着“为国争光”四个字,从那一刻起她就将这四个字牢牢地记在了心里,郑先生表示年轻人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为国争光,她还告诫我们:“年轻人现在都很幸福,没有经历过艰难的阶段。虽然现在环境变了,思想不一样了,但是人的头脑一定要清醒,要知道你是为谁在工作。你是在为国家为人民为科学在工作,再多的困难你也要克服,有好的条件要利用,做出好的成绩来,如果现在这么好的仪器设备,还不好好工作,是对不起国家的。”

通过与郑先生的交流,三位同学也受益匪浅,孟鑫海同学这样说道:“通过与郑先生的交流,我才深刻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人格魅力。在此之前,我也曾有过迷茫阶段,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干什么,该干什么。但是现在我知道了,无论干什么都要时刻牢记为国争光,也许正是由于祖国的日渐强大,许多人已经淡化了相关概念,但作为国科大的青年学子,应该担当起如此重任。”简短的交谈也许并不能改变什么,但相信郑先生的言语已经在三名同学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,未来就等这颗种子发芽成长,长成参天大树。

(文/芦晓苇)

郑院士与学生亲切合影郑院士与学生亲切合影

Baidu
sogou